好工具>漢語詞典>拼音查詞>si開頭的詞語>司馬遷>

司馬遷怎么讀,司馬遷什么意思,司馬遷造句,司馬遷解釋,漢語詞典

漢語詞典
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qiān

司馬遷

司馬遷

拼音:sī mǎ qiān

注音:ㄙ ㄇㄚˇ ㄑ一ㄢ

結構:(半包圍結構)(獨體結構)(半包圍結構)

司馬遷的意思

  • 詞語解釋:

    司馬遷Sīmǎ Qiān

    (1) (公元前145/前135—?)中國西漢著名史學家、文學家和思想家。字子長。夏陽(今陜西韓城南)人。早年游歷各地,遍訪民間風俗,采集傳說。初任郎中,后繼父任太史令,得讀國家藏書。太初元年(公元前104年)與唐都等人改定太初歷。漢將李陵與匈奴作戰失敗,率軍投降。司馬遷因為之申辯獲罪下獄,受腐刑,出獄后任中書令,發憤繼續完成所著史籍。人稱其書為《太(好工具hao86.com)史公書》,后稱《史記》。是中國最早的記傳體通史。其書傳記語言生動,人物形象鮮明,也是優秀的傳記文學作品。對后世史學和文學均有深遠影響

    Sima Qian
  • 國語詞典:

    人名。(西元前145~前86)?字子長,西漢人。生于龍門,年輕時游歷宇內,后以四十二歲之齡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,并承遺命著述。后因李陵降匈奴事,遷為之辯護,觸怒武帝下獄,受腐刑。后為中書令,以刑后余生完成太史公書(后稱《史記》)?,上起黃帝,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,共一百三十篇,五十二萬余言,為紀傳體之祖,亦為通史之祖。因具良史之才,所作史記又為正史之宗,故后世稱司馬遷為「史遷」。又《漢書藝文志》載有所著之賦八篇,今僅見悲士不遇賦。

  • 網絡解釋:

    司馬遷 (西漢史學家、散文家)

  • 司馬遷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長,夏陽(今陜西韓城南)人。西漢史學家、散文家。司馬談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,后任中書令。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稱為史遷、太史公、歷史之父。
  • 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、董仲舒,漫游各地,了解風俗,采集傳聞。初任郎中,奉使西南。元封三年(前108)任太史令,繼承父業,著述歷史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《史記》(原名《太史公書》)。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,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,到漢武帝元狩元年,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魯迅譽為“史家之絕唱,無韻之離騷”。
  • 春秋時,沒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說法;戰國時,有了鞭墳的故事;到西漢司馬遷時,變成了掘墳鞭尸。
  • 司馬遷理所當然是中國楚辭學和中國賦學研究的開創者和奠基人。
  • 除此之外,參加今年民祭活動的嘉賓還將在司馬遷祠下共植“司馬林”。
  • 漢武帝詢問司馬遷的意見時,司馬遷直抒己見,認為李陵轉戰千里,英勇奮戰,實在是因為敵強我弱,后無援兵,不得已才暫時降敵,相信他會尋找機會再立一份與其失敗相當的功勞來報效朝廷。
  • 比干明知紂王強暴,直諫有殺身之禍,仍舊強諫,以“殺身成仁”的方式宣告自己的堅守;司馬遷受腐刑以免死,忍受恥辱,為的是成古今之辯、萬世之言。
  • 司馬遷受腐刑背后的秘密太窮交不起贖罪銀減刑。
  • 《史記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,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,開始稱《太史公書》,或《太史公記》、《太史記》。
  • 司馬遷親眼目睹了李廣三代蒙冤的現實,而自己也因李陵事件遭刑,對讒言的破壞力有著切身的體味。
  • 司馬遷贊揚了孔子一生與時世不茍合取容的精神。
  • 這一唯物主義的生死觀,充分體現了司馬遷超越生死的價值觀念,生死本身只是必然的現象,而生死的意義卻有天壤之別,重于泰山則雖死猶生,輕于鴻毛則死不足惜。

字義分解

  • 讀音:sī

    (1)主管。

    (2)(動)主持、操作。

    (3)(名)一級機關內一部門。

    (4)姓。

  • 讀音:mǎ

    (1)(名)哺乳動物;頸部有鬃;四肢強??;善跑;是重要的力畜之一;皮可制革。

    (2)(形)大:~蜂|~勺。

    (3)(Mǎ)姓。

  • 讀音:qiān

    1. ?機關、住所等另換地點:遷居。遷移。遷徙。

    2. ?變動,轉變:變遷。遷就(改變自己的意見,湊合別人)。遷延(拖延)。遷怒。事過境遷。

    3. ?貶謫,放逐:遷謫(貶官遠地)。遷客(流遷或被貶謫到外地的官)。

    4. ?古代稱調動官職,一般指升職:升遷。

http://www.meilook.com.cn/ciyu_view_98744343ac987443/

合作QQ:564591      聯系郵箱:kefu@hao86.com

取消
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|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|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|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