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全的中國傳統節日信息

中秋節有著許多別稱,除了大家所熟知的“團圓節”,還有“八月節”、“月節”、“月夕”等別稱,例如畬族人民,他們更習慣稱呼中秋節為“八月半”。今天,我們就為大家盤點關于中秋節的各種別稱。

中秋節始于唐代。不過在唐代,中秋節被稱作“端正月”,因為此時的夜月最圓。宋時,八月十五被正式定名為“中秋節”。

因為人們以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最亮,是賞月佳節,古時中秋又被稱為“月夕”。宋吳自牧《夢粱錄》之四《八月》曰:“八月十五中秋節,此日三秋恰半,故謂之中秋。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時,又謂之月夕?!?/p>

因為時正值仲秋之季,故又稱“秋節”“秋中”“八月節”。近人郭茂倩詩《長歌行》:“??智锕澲?,焜黃華葉衰?!碧埔稀栋嗽率逡箍丛隆吩姡骸巴ねでf里,三五復秋中?!鼻濉じ徊於爻纭堆嗑q時記·中秋》:“京師之曰八月節者,即中秋也?!?/p>

由于在古時,我國人民就有“秋暮夕月”的習俗。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,幼年時曾虔誠拜月,長大后,以超群品德入宮,但未被寵幸。某年八月十五賞月,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,覺得她美麗出眾,后立她為皇后,中秋拜月由此而來。因此,中秋節又有“拜月節”的別稱。又因在部分地區,婦女們或姑娘們還保留晚間祭月的習俗,所用供品為各種月餅及切成花籃狀的西瓜等,形狀皆呈圓形,寓意合家團圓。因此,在這些地方,中秋節又稱“女兒節”。

而在寧波、臺州、舟山等地,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,據說這與方國珍占據溫、臺、明三州時,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“正月十四為元宵、八月十六為中秋”有關。這天狂歡,又被稱為“追月節”。


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|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|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|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