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全的中國傳統節日信息

今年的6月25日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“端午節”,農歷是5月初五,這是我們中國除了春節,算是最大的傳統節日了。在過去,很多學校會在端午和高考大致重合的時候,為了學生考出好成績,都在每個高三班里,高掛3個粽子,寓意“功名得中”。其實粽子的寓意在過去有多種,不單單就是紀念屈原。今天我們就把粽子的寓意整理出來吧。

第一種寓意:紀念屈原,我們都知道,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,這是因為屈原看到國家將亡時,就在五月五日投汩羅江而死。老百姓為了找到他的尸體,就劃著船去打撈,并且把米飯撒到江中,讓魚蝦吃米飯,不讓吃屈原的尸體,于是就有了端午節,有了賽龍舟,有了吃粽子的習俗,世代相傳,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特殊的食品。一在延續到今天。

第二種:功名得中,因為粽子的“粽”的和“中”音近,取名“功名得中”,在古時寓意學士考中功名。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,因此在端午節時,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。所以,今年的端午節和高開在同一樣,不少學校就以這為寓意,讓高三學子考出好成績。

第三種寓意:光宗耀祖,還是因為“粽”和“宗”音近,就以端午節吃粽子為寓意,取“光宗耀祖”,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端午吃粽子一直延續到現在。

第四種,求子,在過去不少家庭為了延續自家的煙火,人丁興旺在端午節當天,都會相互會互送九個粽子,這個九個粽子必須是串在一起,大大大小小可以形狀不一樣,必須大的在上面,小的在下面,說是吃了這樣的粽子,能得兒子,也是的因為“粽子”是和“眾子”的諧音,這樣的民間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,現在好多地方一在延續。

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?五月初五,我國有56個民族,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紀念意義。各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。

1、包粽子,這是端午節必須吃的一種特殊美食,家家戶戶都以這種方式來個端午節。

2、煮咸鴨蛋,煮大蒜,這是我們最常見的習俗。

3、有些地方家家戶戶門上都掛上樹枝葫蘆等。說是葫蘆的寓意是福祿,葫蘆還可以聚財避邪。

4、栓五色絲線,大多數的地方,端午節當天,大人小孩兒手上都要帶上五色線。

5、佩香囊,香囊內一般都是裝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,有清香、驅蟲、避瘟、防病的功效,掛在脖子上。

6、俗語“五月端午染指甲,蝎子蟲子不咬娃”。端午節當天染指甲,可以去掉各種毒的侵蝕,這個習俗不普遍,只是個別地方的習俗。

7、賽龍舟,一般都是一些南方地區比較流行,一直到現在,都成了一種文化的傳承。

8、據《康熙大興縣志》記載,端午節這一天少女要“佩靈符,簪榴花”,因此又名“女兒節”。

9、端午節當天,一些江南的風俗,要在屋內焚燒蒼術、白芷、蕓香,再點上蚊香,薰得煙霧騰騰,用以辟邪去毒。

10、門上掛艾草,可以驅趕蚊蟲。

11、畫額,不少地方,端午節當天,有些人家用雄黃酒涂在孩子額頭和鼻耳之間,或在額上寫一“王”字。據古醫書《本經》講,雄黃“疽痔死肌,殺百蟲毒”。

12、端午浴,在廣東廣西一些地方,端午節當天,要用艾草水洗澡,不論男女老幼,全家都洗。至今還有直到現在還很流行,據說可治皮膚病、去邪氣。

13、放紙鳶,就是風箏,這是南方一些地方的端午節民間習俗。

14、打午時水,這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,打午時水即是端午當天中午11點到13點之間在井里打水,因為午時水視為大吉水,這個時候的水是最能辟邪。

這些端午節的傳統習俗,寫的還不全面,中國太大了,地方習俗太多,這些一代代的傳下去,至于傳承了多少年,應該是傳承了一二千年了吧。由此可見我國的人民對歷史傳統文化是多么注重和重視。


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|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|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|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