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

陶淵明,號“五柳先生”,東晉著名詩人,辭賦家,中國第一位田園大詩人,他身上最大的標簽就是“歸隱”。他因”不為五斗米折腰“的氣節,被后人廣泛傳頌。其實,在更多時候,陶淵明已經成為人們的道德豐碑,人格尊嚴的風向標。他的每一個作品都是那么自然灑脫,耐人尋味。一個人,就是為了自己的追求而活,不違背內心,才能遠離痛苦,獲得快樂!讀他的《飲酒》,品這位老人。

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,文12篇,被后人編為《陶淵明集》。其中這首詩《飲酒》最經典、最受后世歡迎,此詩境界很高,第一句就點破了人生真諦,而且還寫出了很多現代年輕人的心境!

飲酒(其五)

魏晉 · 陶淵明

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。

問君何能爾?心遠地自偏。

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

山氣日夕佳,飛鳥相與還。

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
全詩賞析:

居住在人世間,卻沒有車馬的喧囂。問我為何能如此?只要心志高遠,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。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,悠然間,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。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,有飛鳥,結著伴兒歸來。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,想要辨識,卻不知怎樣表達。

我們現在看看作者陶淵明身處什么朝代,他創造這首詩的背景!

陶淵明是東晉人,而東晉是個亂世,同時期還有五胡十六國,所以老百姓日子并不好過。陶淵明作為一個文人,學而優則仕,成為了東晉官員,但最大的官職只是個小縣令,顯然,陶淵明有點懷才不遇和郁郁不得志!

同時,我們還要考慮一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場形態,完全是由士族大夫主導的(此時期還沒有科舉制度),像陶淵明這樣有才華但是沒有什么背景的有志青年是很難發展的!

由于在官場過得很憋屈,陶淵明做出了“不為五斗米折腰”的驚人舉動,直接辭官回鄉了。這首《飲酒·結廬在人境》就是在陶淵明歸隱后的第12年創作的,此時正是東晉朝廷滅亡的前夕。陶淵明看到了朝廷的昏庸和腐敗,以及士族大家把持朝廷的不利局面,于是做《飲酒》抒發自己的情懷!

詩的起始四句便表現了陶淵明的避世態度,也反映了陶淵明對權力、地位的否定。因此,他在詩中才會說,自己的居所雖然處于人來人往的環境中,但卻聽不到車馬的喧囂。對于古代貴族或者有名望的人來說,門庭若市是常有的事,但作為貴族后代,本身也有名氣的陶淵明來說,卻是門前冷寂得很。

“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”,陶淵明決定不再入仕,就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鬧市,身居鬧市,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。所謂“無車馬喧”,其實,最主要的是指和官宦貴族斷絕了往來??梢?,作者態度的堅決。所以下句自問“問君何能爾”?:你怎么能做到這樣?核心的回答——“心遠地自偏”,內心已經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采取疏遠、超脫、漠然的態度,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。

接下來的四句,陶淵明則對于自己在田園間的活動以及自然景觀作了描述,并把自己的自然哲學寄寓其中?!安删铡边@一動作,對于一般人來說是無暇去做的,一般只有像陶淵明這樣有著超脫塵世,熱愛自然情趣的人才去做,并且樂在其中,無意間抬起頭來,目光就能和廬山相會,可見陶淵明“悠然”世間的狀態。

似乎在那一瞬間,陶淵明和廬山形成了一種共鳴,并且相互融合,以至于所見到的廬山,都飄繞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嵐氣,在夕陽的照耀下,顯出別樣的美,成群的鳥兒,正結伴向山中飛回。這種景象描寫,說明了自然的平靜與完美,這與陶淵明的自然哲學不謀而合。

“采菊東籬下”在庭院里開墾一塊土地,種上一片菊花,采花泡茶,摘花釀酒。閑適快樂?!坝迫灰娔仙健?,抬起頭來,望著遠處的廬山?!坝迫弧币辉~,寫出了詩人的閑適恬淡的心境和靜默的南山完美對立,筆墨間自然而然流露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。

“山氣日夕佳,飛鳥相與還”,遠處的南山,云霧繚繞,迷蒙縹緲,有若仙境。在夕陽的照耀下,顯出不可名狀的美,而成群的鳥兒,吹著哨子,正結伴飛回山中。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安逸,一切都是事物的本真,不會摻雜生命以外的附屬品。詩人此刻肯定完全融合在自然之中了,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升華。

詩的最后兩句,陶淵明直接表明自己已經從大自然的美景中,領悟到了人生的真意,至于“欲辨已忘言”,則說明詩人這種把恬美安閑的田園生活當作自己真正的人生樂趣,是無法去語言爭辯的。我們說,只可意會,不可言傳,正是此意。結合陶淵明寫這首詩的背景,我們也可以得到他的“真”就是指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的真諦。

陶淵明既然選擇了放棄對仕途的追求,就必然選擇一生要固守清貧,把自己的身體融入自然,過著自給自足的耕種生活,清心寡欲。這種超脫的生活,讓他精神上得到了真正富足。雖然生活上常常缺吃少穿,冷暖無常,但是這種無愧于心的自我,正是他一生最終的追求。

其實,作者已經在詩句里告訴我們,簡單就是最完美的快樂,和諧就是最根本的生活追求。


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|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|热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|世界杯2022亚洲预选赛直播